博彩导航

当前位置: 博彩导航>>博彩导航>>科学研究>>正文

【学术讲座】-钙钛矿介观光伏器件

2014-09-24  点击:[]

 

报告时间2014926(星期五)15:00

报告地点:龙赛理科楼南楼210报告厅

报告人:肖立新

 

报告人简介:

肖立新,博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2000年获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学位美国材料学会及光学学会会员。

 

研究方向:分子电子学

长期从事分子光电功能材料及其器件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并先后在日本及美国从事过有机分子发光材料与器件、太阳能电池研究,对分子光电功能材料及其器件物理研究具有扎实的基础。

研究成果:

设计与制备了应用于蓝色磷光器件的新型高三线态能级的宽带弱电子传输材料,首次解决了其中宽能带与高电子传输性不可同时实现的难题,实现了近100%的内量子效率,为高效蓝色磷光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将极大推动高效全磷光器件的发展。结果发表于Adv Mater,被Nature Asia Materials“Research Highlights” “Organic LEDs: Blue Perfection”为题进行了报道,并被评为2009年度中国光学重要成果。应邀在Adv Mater上就有机磷光材料及器件发表了综述性文章,对磷光材料及器件的发展提出了展望,在国内外引起广泛的关注。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863项目,作为课题组长承担过973项目。已发表与本项目有关的论文及申请专利共80余篇。

 

报告摘要: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短期内效率迅速超过染料敏化及有机太阳能电池而接近20%,并有希望突破25%达到单晶硅电池的水平。这类电池同时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从而吸引了科学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课题组研究钙钛矿薄膜材料的成膜条件,实现对形貌的调控,通过介观光学结构研究其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不同方法对含氯钙钛矿材料的优化,效率达12%。并开发一种新型的空穴传输材料使得其稳定性得到极大改善。课题组正在从微观机理研究入手,计划系统研究不同钙钛矿材料的光电转换过程动力学模型,揭示材料的稳定性规律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上一条:【学术讲座】--Synthetic Multifunctional Polypeptide Material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 下一条:【学术讲座】——Smart Temperature Responsive Polymers with LCST at Fever Temperature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