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彩导航

当前位置: 博彩导航>>博彩导航>>科学研究>>正文

“材化讲坛”第2讲——生物质纳米材料宏量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2021-04-12  点击:[]

报告时间:2021413日15:30

报告地点:北校区1号实验楼(慎思楼227

报告人简介:张建明,教授、博导、青岛科技大学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先后获日本JSPS博后奖、德国洪堡资深学者、山东省泰山学者等奖励。2019年当选为第一届中国化学会纤维素专业委员会及第一届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委员。迄今为止,所发论文被引7000余次, H-指数为38,获批中国发明专利30余件。2008年回国开展工作以来,带领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在应用研究上,带领团队结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在生物基热塑性弹性体、生物基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已获批发明专利30余项,并与国内龙头企业如山东星宇手套、桂林紫竹、济南圣泉、银鹰化纤等企业开展实质性的校企合作。代表性成果有:1)最早提出并报道了聚乳酸无序晶相,建立了其红外光谱表征方法、并揭示了聚乳酸无序晶相至有序晶相的转变机理。2)在生物质纳米材料制备、自组装及复合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为天然高分子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创新性的关键技术。

报告摘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高新产业对绿色材料提出的新需求,基于可再生资源的天然纳米材料逐渐引起学术界和工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纳米纤维素是从纤维素这一自然界中储量最大的可再生天然高分子中分离出来的,长度为几十纳米到几微米的一维纳米材料。其具有低密度、高结晶度、高模量、低热膨胀系数等优异性能,且兼具生物材料的可降解、生物相容及可再生等特性。因此,纳米纤维素在轻质、高强、可降解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报道的纳米纤维素产品形态多为溶液及浆料。与溶液及浆料相比,纳米纤维素粉体形态具有易贮存,易运输,易复合加工等优势,但是获得具有良好再分散性、高比表面积的纳米纤维素粉体在宏量制备上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报告中,将介绍报告人课题组近年来在纳米纤维素的低成本宏量制备、表面改性及其高值化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


上一条:“材化讲坛”第3讲——取向分子筛膜研究进展 下一条:“材化讲坛”第1讲:实验室研究进展背后的小故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