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彩导航

当前位置: 博彩导航>>博彩导航>>科学研究>>正文

“材化讲坛”第27讲——基于逆合成分析和定量构效关系的碳点精准构建及生物医学成像

2023-05-24  点击:[]


报告时间:2023526日上午10:00

报告地点:1号实验楼227会议室

报告人:孙远强 教授

 

报告人简介:

孙远强,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于山西大学获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2017年加入郑州大学化学学院。主要从事荧光探针、碳点与生物医学传感的研究。开发了氯代香豆素半花菁、氯代吡啰红和花色素等新型荧光染料;将有机合成逆合成分析设计理念引入荧光碳点领域;基于药物定量构效关系理论构建了系列识别传感肿瘤微环境的荧光碳点。在Chem. Soc. Rev.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Light-Sci. Appl.Chem. Eng. J.SmallCoordin. Chem. Rev.Anal. Chem.Chem. Commun.NanoscaleChin. Chem. Lett.等杂志发表论文七十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获得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河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报告摘要:

碳点是一种新兴的碳基零维纳米材料,不仅拥有优良的荧光学性质,还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稳定性高和易于制备等优点,在荧光传感和生物成像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碳点的制备方法大多数为半经验主义,缺乏精准设计高性能碳点的理论指导与策略。发光中心作为碳点的重要结构单元,是从原子和分子水平上实现碳点精准设计与制备的分子基础。如何设计和筛选前体分子结构以制备具有所需发光中心的高性能碳点,成为碳点精准制备与性能调控的关键所在。逆合成分析法是有机合成领域经典的设计理念,通过将逆合成分析引入到碳点制备领域,采用逆合成分析对发光中心进行分子分拆,逆向推断筛选合适的前体分子原料,确定合成路线有望实现功能化碳点的精准制备。此外,通过将定量构效关系这一药学常用设计理念引入荧光碳点的设计合成,开发了系列红色到近红外碳点用于脂滴和内质网等细胞器的实时原位成像,探究了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肝癌中LDs的异常积累和微环境差异情况,并进一步开发出能够特异性检测肝癌的高对比度荧光碳点。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上一条:“材化讲坛”第28讲——基于二氧化硫的一些转化 下一条:“材化讲坛”第26讲——导热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