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时间:2023年11月7日下午2:00
报告地点:宁波大学北区1号实验楼(慎思楼)227会议室
报告人:雷周玥 博士
报告人简介:特聘研究员,上海市领军人才(海外)等项目,国家级青年人才,东华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目前已经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在Joule、Matter、Adv. Mater.、Nat. Commun. (2篇)、Adv. Funct. Mater. (6篇)、ACS Nano (2篇)、Mater. Horiz. (2篇)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其中 Web of Science 高被引论文(材料科学领域前 1%)3 篇。连续4年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 % 科学家榜单 (World’s Top 2 % Scientists),获得2022年国际先进材料学会青年科学家奖 (IAAM Young Scientist Medal)。研究兴趣主要围绕仿生智能离子导电软材料的分子结构设计、力学优化和功能探索,应用于离子皮肤、神经形态离子器件、可持续能量收集和诊疗一体化智能贴片等。
学习及工作经历:
2010.09-2014.06 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院(吴玉章学院),工学学士
2014.09-2019.06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理学博士(导师:武培怡 教授)
2019.08-2023.02 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John A. Paulson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s),博士后(导师:David A. Weitz教授)
2023.03-至今 东华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特聘研究员
报告摘要:利用水凝胶网络中的离子电荷传输特性,可以构筑本征可拉伸离子导体实现对人皮肤感知功能的模拟。进一步在水凝胶网络中引入具有氧化还原效应的离子,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驱动下的电荷转移,实现对外的电能输出,特别是结合温度场作用,可以把人体等散发的低品位热能通过离子电荷转移过程不间断地转化为电能,实现对物联网等系统的可持续供电。但是由于水凝胶中高分子网络的微纳制孔结构限域效应,氧化还原过程受到限制,以至于水凝胶材料的热电转化效率往往低于水溶液体系。对此,我们通过聚电解质与离子的相互作用设计,强化离子电荷转移;通过构筑各向异性通道,强化离子的电荷传输,为水凝胶材料进行热能回收利用以及可持续供电提供了方法。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